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


进入夏季,理应是各类果品销售的旺季,每年果农们都会在这一时期,兑现一年来的辛勤付出。然而丰产不丰收水果卖不上好价钱,让农民增添了不少滞销的烦恼。“果贱伤农”的事件今年又一次来袭,在各地引起了不同反响。

滞销是指市场上产品销售的速度慢而引发的大量积压现象,滞销造成的结果是产品售价远远低于成本,简单的再生产难以为继,严重的会导致局部经济生产陷入恐慌,停滞不前。造成滞销的原因,一是产品本身,比如产品缺陷、产品质量等。二是产品之外的,比如销售渠道、品牌、知名度等。翻阅回顾往年的新闻,不难发现,水果滞销发生的频率颇高,几乎除去春节期间,任何时候都有滞销现象发生,每当发生这样的果品滞销现象,笔者总在想我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,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?
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,各种自媒体层出不穷,按理说农民们的信息掌握量也在不断的扩大,为什么还难以避免滞销现象的发生?据笔者调查,遭遇滞销的大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,他们对市场经济认识很模糊,每年就是被动的坐等果商果贩上门来收购,买卖信息极其不对称。由此看来,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根结,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滞销问题。

一、要建立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咨询体系,政府部门要做好前期需求量分析,后期市场供应量分析,为农户提供更多、更及时的信息。
二、要加强果农之间的合作,采用农业合作社的模式,增强农业发展的现代化,降低对单户的损失。
三、要畅通外销渠道,建立农户与大型超市、批发市场之间的联系,建立流畅的 对接渠道,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流通环节中去,既能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量,又能按需生产,减少盲目度。